2023年,渝中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动15件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要体现在:

  抓“幼有善育”。普惠学前教育更加公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巩固在91%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53%以上。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渝州路幼儿园、八县办幼儿园完工投用。婴幼儿照护服务不断优化,促进幼儿园托幼一体建设,每千人口托位提升至3.23个。

  抓“学有优教”。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推行课后服务“5+2”管理模式,参与率达98.45%。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中心)覆盖率达到100%,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5%。

  抓“劳有厚得”。实施高新技能人才新职业培训超2000人,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120家,新增城镇就业5.14万人,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069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2023年居民人均收入55838元,位居全市第一。

  抓“病有良医”。完成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化龙桥院区一期、区卫生应急隔离救治中心建设、区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项目,完成大坪、上清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区内二级及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发热门诊(诊室)。

  抓“老有颐养”。提档升级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新增5个社区老年食堂,开展“四助”行动,惠及老年人20万人次。对渝中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人生关怀普惠关爱行动,惠及老年人4.5万人次。开展智慧助老、养老反诈、网络知识科普100场次。

  抓“住有宜居”。完工凯旋路片区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新都巷片区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5个老旧小区供电设施改造,完成8栋高层建筑供电设施防火隐患治理。提升市容环境和配套设施品质,完成新、改建公厕10座,建成1个口袋公园、1条山城绿道,完工黄花园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抓“弱有众扶”。完成4家“渝馨家园”建设,完成新增残疾人就业120人,完成542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建成投用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成3个儿童友好社区、3个早期阅读指导站和2个早期教育指导站。

  2024年,渝中区在去年民生实事成效基础上,对标市级民生实事要求,在充分征集、调研、酝酿基础上,经区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票决,确定实施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提升市政设施品质、开展残疾人关爱服务提升行动、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建设“渝好空间”(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实施交通缓堵保畅、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打造“劳动者港湾”、深入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进稳就业促创业、实施文体惠民工程、优化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实施便民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等在内的15件民生实事。这些重点民生实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面上覆盖”与“聚焦重点”并重。今年民生实事受益面不仅覆盖了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最需要关心关爱的群体,同时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教育、托育等问题办好关键小事,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点带面推动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发展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是坚持“久久为功”与“关注热点”并重。今年,在继续关爱青少年、育儿家庭、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市政设施品质提升、交通缓堵保畅等民生项目基础上,积极回应妇女儿童、创业等公共服务需求,将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建设、促创业纳入重点民生实事。

  三是坚持“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并重。坚决贯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重要要求,在具体事项选择上,工程类民生实事尽可能与年度建设项目相结合,且原则上要求必须年内完工,工作事项类民生实事与部门中心工作紧密衔接,用足用好部门预算资金,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来源:渝中区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