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下,保护客户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保险公司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案例警示:

  2024年2月,王某前往某保险公司,声称为其“妻子”张某查询历史理赔记录和保单现金价值。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资料审核中发现,该保单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均为张某本人,随即要求王某提供身份证,协助其查询是否有其他关联保单,但王某拒绝,并坚称与张某系夫妻关系。工作人员警觉后,通过系统中留存的投保电话联系到张某本人,确认王某并非其丈夫,而是某信贷公司工作人员,张某对信息查询一事毫不知情。最终,保险公司拒绝了王某的申请,有效保护了张某的个人信息安全。

  此案例展示了保险公司在处理业务时,通过严格审核程序,及时发现并阻止了一起企图冒用他人身份查询保单信息的欺诈行为。

  风险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消费者也应从以下几点加强日常个人信息保护。

  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不轻易透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扫描二维码。

  谨慎处理单据:对于业务凭据、快递单号、订单截图、购物票据等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单据,在丢弃或转发前应进行销毁或打码处理。

  选择正规渠道:在办理保险业务时,应选择正规保险公司和官方渠道,避免通过非正规途径泄露个人信息。

  及时寻求警方帮助: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受到侵害,应立即收集相关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人寿寿险重庆市分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