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送饭小组”,每天为80多岁的老俩口送饭;在核酸采样点设立“学生专场”和“绿色通道”……
在疫情来袭的特殊时期,在各个街道社区和住宅小区人们自发的形成了互助的小团体,为部分特殊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中有温暖,有感动,也有紧张战疫中的欢乐,更有充满整座城市的战疫温度。
“送饭小组”的“最后100米”爱心接力
两袋饭菜从出租车上取下来时还冒着热乎气,蔡龙海提着袋子一路小跑,等抵达目的地时已经满头大汗。
他按响门铃:大爷开门,今天的饭到啦!
自8月31日以来,这一幕每天都会在甘井子区周水子街道唯美品格小区上演。
小区居民高大爷老两口都已年过八旬,且年迈多病行动不便。他们的子女居家战疫,每天只能通过出租车将做好的饭菜送达小区门口。
物业经理蔡龙海和工作人员们,接过了最后100米的“爱心接力棒”。

89岁的高大爷和85岁的老伴都住在唯美品格小区,两位老人年迈多病,平时三个儿女轮班来为老人做饭,照料生活起居。
本轮疫情暴发后,高大爷的三个儿女都没法上门给父母做饭,让父母按时吃上饭,成了他们最大的牵挂。
“这事儿我们来帮忙解决!”蔡龙海专门成立了“送饭小组”。每天高大爷的小儿子会把两位老人一天的餐食准备好,通过出租车“专送”到小区门口。
“送饭小组”的成员则会等待在门口,进行必要消毒后,把饭菜送抵老人家中。
“送饭小组”成员并不固定,从经理到普通保洁员。谁手头暂时没有工作,谁就负责送饭。
6日的饭菜再次顺利送达,当天负责送饭的是经理蔡龙海。看着这个满头大汗的90后年轻人,高大爷觉得挺心疼。“给你们添麻烦了,谢谢你小伙子。”老人真诚地说。
在这个有1909户居民的小区,像高大爷老两口一样的独居老人还有多户,物业“送饭小组”除了要承担送饭工作外,还负责将他们订购的果蔬日用品搬运上楼送抵门口、护送行动不便的老人出门做核酸。。。。。。
“物业‘送饭小组’的‘最后一百米’接力,帮我们解决了老人吃饭的大问题!”高大爷的小儿子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激地表示。“疫情防控隔离了病毒,但隔不住温暖和真情!”他说。
小区核酸采样点开辟“学生专场”和“绿色通道”
“明天学生网课上课,如有下课学生前来采样,请大家理解谅解,配合一下;中午开设学生专用通道也请大家配合。”
9月1日,我市中小学校开始进行线上教学,为了保障孩子们能够正常上网课,位于甘井子区林语家话小区的核酸采样点安排了“学生专场”和“绿色通道”,以保证学生核酸采样快捷有序、随到随做。

近几日,为了保证“学生通道”运行顺畅,小区物业每天都会在小区业主群里温馨提示。
今天上午10时是学生上网课的间隙时间,记者在该小区核酸采样现场看到,学生们都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专门排了一列队伍,直接前往信息采集处进行采集,即采即走,十分迅速。
在一旁等待核酸采样的小区居民们也非常理解这一做法,没有人抱怨,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待现场的学生优先排队核酸采样。
“真是太贴心了!”家住该小区15号楼的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开学第一天时,她原本担心儿子上网课和核酸采样的时间有冲突。没想到当天一大早,物业就在群里通知了要给孩子们开“专场”的消息。
每天上午10时,学生在上网课的间隙去核酸采样会有“绿色通道”;中午12时到下午1时,小区两个核酸采样通道更是都为学生开辟“专场”,扫码、领拭子、采样十分迅速。
手绘表情包 萌萌哒大白惹人爱
在老虎滩街道平安社区,一些“大白”的防护服上出现了一幅幅生动可爱的手绘表情包,上面还用轻松诙谐的话语标注了各自分工,这一幕吸引了许多排队做核酸采样的居民们纷纷拍照打卡。

画这些表情包的男孩叫刘鹏,是平安社区的一位“老”志愿者,他从2020年开始就主动参与抗疫志愿服务,三年来从未缺席。
刘鹏说,居家太久容易烦闷,于是他想到用这种轻松解压的方式来改善大家心情,让居民出来做核酸采样时能够轻松一些,也可以让每天早起贪黑的“大白”们开开心心出发。
由于“大白”们常常工作到汗流浃背,普通画笔的字迹容易被汗沾湿掉色,他还贴心地用丙烯颜料作画,尽量保证一天下来画作完好无损。截至目前,刘鹏已绘画了几十余幅。

提到坚持做志愿者的理由,刘鹏说:“爱是相互的,现在我帮助别人,相信我有困难时,别人也会帮助我。善良和爱心不是单位派发的,归根结底是属于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