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140字的倾听与回应
这种一次只能发布140个文字的信息发布渠道,有一天会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对话的重要桥梁。
早报记者 史寅昇 实习生 董铮铮
微博诞生之初,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这种一次只能发布140个文字的信息发布渠道,有一天会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对话的重要桥梁。
今天,政府机构与官员开设微博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6月21日,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宣布,如何使用微博已经排进了中央党校的课程。
而在此之前,上海各级政府机构、职能部门和官员早已试水微博。截至今年3月20日的调查显示,上海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账号94个,政府官员微博账号140个。今天,上海各类政务微博至少突破600个。
微博施政更亲近
与政府网上平台相比,微博的灵活性与亲切性让它成为了执政者采集民意的新手段。陈宝生认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三项伟大创造:市场、民主、网络,正好被微博和各种社交网络涵盖。他希望党校学员用微博发布施政信息,并由此获得反馈。
而更多与公共权力相关的微博则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作用。例如,上海市公安局在各个微博平台开设的实名公安微博达到238个,覆盖了经侦、刑侦、治安、交警、轨交、文保和出入境等多个警种,粉丝百万人。
在各大微博平台上,普通警官、政府工作人员、公共设施运营者们往往较领导们有着更大的自由度。通过微博描述自己的工作、分享工作中的见闻,都显现出账号背后的活力。
当有网友指称交警“开违章单太容易”时,民警微博“警察别胖”站出来说:“你得有超凡的忍耐力。三班倒、马路吸尘器、闷人的大盖帽、夏天夜晚捂人的反光背心、让人头痛的噪音、让人头晕的车流、挂满沉重装备的腰带、酸胀的腰、潮湿的脚……”
似乎很难界定这样的微博属于政务微博还是个人微博,但毫无疑问,它拉近了普通人与“大盖帽”的距离,成为民意与施政意志之间的桥梁。
政务微博如何不“虚悬”
官员开微博的风气值得赞赏,但不可否认,大话、空话甚至“没话”,是一些政务微博的通病。调查显示,在上海的政府官员总计140个微博账号中,微博发布数在500条以上的只占1%,而发布数在100条以下的比例则高达87%。许多官员似乎并没有把微博交流作为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对政务微博在信息发布之外的功用并不乐观: “作为机关的代表,公务员要说话需要授权,他需要问领导,他并不是以个人身份在发布信息,而是以这个机关。他不是‘个人’,而微博恰恰是由个人成为信息集散中心的平台。”
顾骏表示,要让官员们能够在微博上畅所欲言,所需要的并不只是操作技术,“技术背后,要有相应的体制来配套。没有体制,技术是无用的。”
更多关于 微博 的新闻
- ·东莞要求各级政府更新网站 信息公开要利用微博2011-06-27 10:37:29
- ·云南省芒市市委书记实名开微博(图)2011-06-22 11:26:03
- ·伍皓微博引网友辩论:做好事该不该不让人知道?2011-06-15 14:41:42
- ·南京环保局就未及时预警污染事件在微博道歉2011-06-15 10:43:47
- ·驻华使馆打微博牌 “微外交”时代来临2011-06-15 10:22:55
- ·驻华使馆打“微博牌” 充当网络发言人2011-06-15 10:05:10
- ·湘潭岳塘区委书记成湖南首位开微博区委书记2011-06-09 13:35:28
- ·安徽官员微博直播自首续:举报可能无疾而终2011-06-09 10:56:18
- ·泰国驻沪总领馆文化处微博:曼谷古今合璧之美2011-06-03 19:03:20
- ·英国旅游局微博:英国最小的房子2011-06-03 19: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