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比3月份明显回落。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保持稳定恢复势头的中国经济,是否形势有变化?

  对比3月份数据可以发现,4月份中国经济多项主要指标增速均出现明显下滑。例如,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3月份为14.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3月份高达34.2%;1至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1至3月份为25.6%。

  对于这一现象,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回应说,从4月份情况来看,受上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的影响,多数生产和需求指标比3月当月增速有所回落。但他亦指出,从两年平均增速和环比增速来看,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例如,从生产端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两年平均为6.8%,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在需求方面,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同比增长4.3%,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至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同比增长3.9%,亦比1至3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

  随着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市场主体活力亦在增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两年平均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1.6%,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绿色低碳智能型新产品也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两年平均增速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稳健的经济基本盘,也继续有力托住了民生底线。前4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达437万人,就业总体扩大。价格方面,4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0.9%,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总体来看,部分数据下滑并未撼动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大势,但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却不容忽视。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记者指出,下阶段,中国经济恢复仍然面临较复杂环境,国内个别地区疫情反弹,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国外经济恢复很不平衡,不同经济体间的疫情形势、复苏进程、宏观政策均有所分化。特别是近期美国CPI增长超出预期,国内PPI涨幅较快,未来通胀走势需要进一步关注。

  如其所言,今年以来中国PPI同比涨幅持续走高,这已经引起市场对PPI通胀压力可能传导至居民消费端的担忧。

  对此,中国央行近日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中国作为大型经济体,若无内需趋热相叠加,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并不容易引发明显的输入性通胀。综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中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江源认为,下一步,应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促进供需动态平衡。

  从今年前4个月运行情况来看,中国经济恢复仍在持续当中。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后劲是否充足?

  从内需角度观察,付凌晖分析称,就消费而言,随着就业改善、居民收入增加、整体消费环境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还会持续提升;就投资而言,目前企业效益改善比较明显,一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达到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市场需求订单、企业预期等情况较好,有利于企业投资增加。以上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稳定恢复。

  “中国经济呈现稳定复苏态势,但也出现一定结构性特征。”温彬认为,下阶段宏观政策在以“稳”为主的同时,要加大结构性调节力度,对受通胀影响较大的企业给予精准支持,防止因生产成本较快上升导致企业停产倒闭。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和基本民生的支持力度,保障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