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汽车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普遍担忧,标准缺失是自动驾驶的最大隐忧。

  9月19日,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获悉,《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已发布,即将于2022年3月1日实施。该标准基于驾驶自动化系统能够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程度,根据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无设计运行范围限制,将驾驶自动化分为0级至5级。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近日围绕公共安全、绿色可持续、高新技术等领域,集中发布了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从应急辅助到完全自动驾驶共6级

  标准适用于具备驾驶自动化功能的M类、N类汽车。并给出了驾驶自动化的定义:即车辆以自动的方式持续地执行部分或全部动态驾驶任务的汽车。

  本标准综合考量动态驾驶任务、最小风险策略和设计运行范围等多个维度,将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划分为0-5级。其中0-2级为驾驶辅助类,3-5级为自动驾驶类,分别规定了6个级别的定义和技术要求框架,并提示相应级别下汽车用户应承担的驾驶任务。

  如1级驾驶自动化为“部分驾驶辅助”,2级驾驶自动化为“组合驾驶辅助”。这两种需驾驶员和驾驶自动化系统共同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3级驾驶自动化为“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4级驾驶自动化为“高度自动驾驶”。某些具备4级驾驶自动化系统的车辆无人工驾驶功能,如园区接驳车等。5级驾驶自动化为“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在任何可行驶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并自动执行最小风险策略。5级驾驶自动化在车辆可行驶环境下没有设计运行范围的限制(商业和法规因素等限制除外)。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孙航表示,汽车驾驶自动化技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并处于发展初期,个别车企的产品宣传用语不规范,存在将低级别驾驶自动化功能宣传为高级别功能的现象,造成消费者误用和滥用,引发多起严重交通事故,严重影响公共交通安全。另外,由于级别划分不清晰,造成政府部门监管对象不明确,监管政策不能精准实施,将带来过度监管或监管不足的情况,都将对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孙航介绍,该标准作为汽车行业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重要的基础性国家标准,规范了驾驶自动化等级的概念和定义,一是有利于规范企业宣传,增进消费者对技术的理解,改善消费者因误解而滥用、误用驾驶自动化功能,有利于提升公共交通安全;二是为驾驶自动化技术交流、企业研发和国际合作提供良好基础,有利于提升各相关方的交流和合作效率,促进技术高效、快速进步;三是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政府部门明确监管对象,精准实施监管政策,有效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引入试验方法

  随着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保有量不断攀升,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也愈加关注。

  本次发布的《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国家标准,是2015版标准的升级版本,即将于2022年3月1日实施。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兰昊介绍,2015版标准规定了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正面(100%重叠率)碰撞和侧面碰撞安全要求,进而保证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2015版标准制定时,由于缺少相关测试以及数据积累,暂未引入后面碰撞要求及试验方法。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动力电池安装于车辆后部的车型,当发生后面碰撞时动力电池及高压系统将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导致动力电池化学稳定性改变甚至起火爆炸;另一方面,相关数据表明,即使动力电池安装于车辆中部,若尾部吸能结构设计不合理,后面碰撞也可能导致车辆后轴前移撞击到动力电池包壳体,对动力电池造成破坏。因此,亟须对2015版标准进行修订,增加电动汽车后面碰撞相关要求及其测试方法,全面评价电动汽车安全性。

  新标准适用于M1类、最大设计总质量不大于2500kg的N1类汽车以及多用途货车中带有B级电压电路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正面碰撞要求;适用于M1、N1类汽车中带有B级电压电路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侧面碰撞和后面碰撞的要求。

  与2015版标准相比,新标准增加了后面碰撞安全要求以及测试方法,从而涵盖了正面、侧面和后面碰撞等多种碰撞工况;修改了侧面碰撞的适用范围,增加了对于座椅R点距地面超过700mm的M1、N1类汽车中带有B级电压电路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侧面碰撞要求及试验方法;完善了防触电保护要求中的绝缘电阻要求、电能要求。

  不同类型一次性口罩尺寸误差有要求

  在公共安全领域,《一次性口罩制造包装生产线 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发布,将于2022年3月1日起实施。标准明确一次性口罩的分类,规定了一次性口罩的尺寸要求、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处断裂强力要求以及成品合格率等。如平面型口罩、杯型口罩最大偏差应不超过±5%,折叠型口罩、异型口罩最大偏差应不超过±3%。

  广东省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部部长陈伟权介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疫情暴发后口罩机需求量激增,大量企业跨行业进入口罩生产设备领域,以口罩设备生产占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的东莞为例,口罩机产量从2019年全年881台上升至2020年一季度3195台。由于缺乏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随着短期内的暴发性增长使口罩生产设备一度因性能指标、调试、安全等问题产生了大量质量纠纷。

  如口罩的成品合格率,从去年第一批检测数据来看,由于应急期材料紧缺,交货期急,研发、调试跟不上,成品合格率偏低,约为60%至70%。国家标委会及东莞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组织专家帮助企业找问题想办法,分析合格率低的原因,帮助行业针对性整改,使口罩机行业水平大幅提升。通过提升后设备生产成品合格率的测试数据并结合本标准适用范围和现有技术水平,确定成品合格率应不小于95%。

  陈伟权称,标准发布实施后,将有效保障口罩机产品质量,大大提升一次性口罩自动化生产速度和一次性口罩品质,为疫情防控工作保驾护航。

  此外,还发布了《消毒剂灌装生产线通用技术条件》《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公用纺织品洗涤场所节水管理规范》等一批国家标准。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