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美育探索纪实

  建校仅九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以下简称“二十三中”)以黑马之势从六盘水市区东南郊迅速崛起。学校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美育教育”特色教学模式,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走出一条美育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2022年7月,脑瘫儿杨飞从这里如愿考入二本院校;同年9月,胞妹杨世燕经过不懈努力,也考入二十三中。像杨世燕一样,三千余名朝气蓬勃的少年从六盘水各乡镇奔赴而来,闻鸡起舞,暮鼓晨钟,日复一日挥洒着青春的汗水。

破除瓶颈    构建特色文化体系

  东西走向的母子山脉在水城区以朵街道郁郁葱葱延绵几公里,将二十三中校区环抱其中。作为学校的创始人,校长周化海临危受命建设这所全寄宿式普通高中之时已接近天命之年。三十余年教育实践中,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击中了他心头困顿已久的疑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高中正是衔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键台阶,很多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和文化修养,可一旦上升到高等级学府,创新能力就越显匮乏。“要为他们缔造信心、挖掘创新动力,艺术欣赏水平和美学灵感的培育尤其必要,要创造一切孩子们与美学结缘的机会。基础知识的学习、文化修养的养成、艺术实践犹如三驾马车缺一不可。”校长周化海似乎找到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纲与魂。接下来学校以美育为核心,把美元素课程化,融入五育发展的全过程,以认识美,明辨是非为认知目标;以热爱美、欣赏美、心灵美为情感目标;以追求美、创造美为意志目标,以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为行为目标。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幸福生活,发掘自身的最大潜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确定了以“两核一域”美育特色示范建设的发展定位,“两核”是指以学科美育渗透课程体系和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为核心,“一域”是指以铸就美育精神和形成美育校园文化为重点的校园各类文体活动为载体。力争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规范教育、学生个性特长和能力成长、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助推器。美育推动德育,最终落实学校育时代先锋、培家国栋梁的育人目标。

多措并举    丰富多元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改革的着力点,所有的顶层设计都要通过课程才能真正掷地有声。学校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建构落实,一是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在学科建设中落实美育。包括基础性课程和美育类校本课程。其中基础性课程满足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与基本素质需求,如何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走好“齐步走”,全校上下进行了精心的统筹设计。比如:整合语文、外语、政治等人文类学科专设阅读课,科学类课程纵向衔接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专设思维训练课,开展美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的课堂实践。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整理美育资源,帮助学生感悟学科美、学会用“美”的视野来观察和欣赏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精神,提高学生人文修养水平和对“美”的感悟力。同时通过这种“课堂结构性变革”,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是以校本课程为抓手,在多样课程中体验美育,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拓展社会、生活、科学中的艺术视野,提升个人修养,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为完善校本课程体系,编制了立足于学校实际的校本教育教材,其中包含管乐、美术、书法、影视、美食、三线特色、水城三宝、水城艺术等多种特色课程。

  三是以文体活动为支撑,在社团参与中践行美育。学校以教育共同体建设带动学生社团建设,依托基础设施、校本课程建设、师资保障等纵深支撑,利用校内外资源和丰厚的人文资源,一方面搭建学生体验感受、思考新知、自主探究激发创新潜能的脚手架;另一方面让学生不断总结体验创新的小乐趣、大感受,实现启发与育人为先,以学生发展为上。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各类艺术活动的水平,继续办好多年来已形成传统的大型艺术活动。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功能,增加艺术类藏书,积极开展樊登读书校内翻转课堂等,活动丰富有趣,深受学生欢迎。

因地制宜    整合优化美育资源

  学校是美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坚持一校一特色,除了有规定动作,还要有自选动作,需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美育场所。充分发挥社会公共美育机构和场所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校内外协同机制,为此学校积极拓展美育资源,在水城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占地17.31万平方米的二十三中硬件逐步呈现出新建校区的规模优势,为充分提高教师们的教学主观能动性、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学生全身心融入五育发展的积极性,学校教研会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四次变革,恰似四次伤筋动骨的嬗变。建校初期,校方仍在延续固有的以学科划分的备课小组例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逐步转型为学科教研方案研讨例会;为实现美育融合,最终定型为一周一次的《我的得意之作》优质课评比,并在年级组教学班轮番展示交流。学生们还积极报名参加每周一次的“樊登读书会”,探讨学习心得,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得学生热衷于驻扎图书馆,在12余万本藏书中查阅资料,在缕缕书香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水城作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系出本土的水城农民画呈现出的古朴、纯真、自然、坦诚,是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派和独立艺术语言的本源艺术品,其乡土特色和泥土气息,充分展现出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给予生活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本真的题材挖掘,同时也为乡村孩子提供了坦诚表达、充分实践的载体。学校不仅开展了民间绘画技艺特色课还开设了“水城芦笙舞”本土课程,“筝艺再现”品牌特色课,连同淡彩画、书法、合唱团、民乐团、花样跳绳、版画、科技与艺术等37门校本课程,定期邀约专家来校举办盆景园林展,邀请市美术馆、市图书馆送文化进校园。为增强学生审美体验,学校还聘请中国美协会员、书法名家亲赴校园,定期开展每周一次的面对面书法授课,指导学生进行农民画创作……整个校园成为流动的艺术海洋,师生在美的情绪里尽情徜徉,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

戳力同心  引领新时代少年向美而行

  二十三中充分利用美育资源,为学生创造一切与美学结缘的机会,很多家境普通的高中学子在比赛切磋中成长历练。仅2022年在水城区举办的大型赛事中获奖达三十余人次,几乎覆盖了所有奖项的全部等级。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学生曹文艳,来自偏远乡镇,家庭负担重,安静内向的她倾诉压力方式就是在美术本上涂抹自己的心情。得知学校开设了免费培训课程,她尝试着跟老师学了一节课,其色彩表达能力得到指导老师谭鸿波的夸赞,从此曹文艳如同发现了“知己”,全情沉浸在油彩世界里,并将田间劳作的记忆全部付诸笔端。经谭鸿波老师的传习,曹文艳在全市比赛中勇夺冠军,实现了从自卑敏感到阳光自信的蜕变。后又随队参加省教育厅、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十五届贵青杯活动,其创作的《幸福在田间》获得二等奖殊荣,同学聂丽创作的《小康生活到苗乡》勇夺三等奖。近年来学生们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国家级奖项、省级奖项共六十余人次,获市级奖项、区级奖项共四百余人次。

  为丰富课程趣味性,学校教职工也是慧心巧思,其中可圈可点的是一次军训汇演,效果精彩纷呈。一群身着红白相间校服的少年手握“枪械”,在烟幕弹升腾的足球场上穿梭翻滚,将“绑匪”过肩摔后就地捆绑,身手矫捷动作精准,并在“战友”的掩护下撤离现场,还将“战场”上的“战损物品”全部清理干净……制作成的小视频一经发布,小“军人们”的表现触动人心,“吸粉”无数。参加汇演的17岁沈招荣这样说:“将来一定要报考军事院校,做一名真正的军人!”为实现理想,相信他必将力学笃行,勤勉律己。

  另外学校成立了艺术类、体育活动类等41个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兴趣爱好,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譬如每周三午休时分,“以朵”文学社团由指导教师带队集中在图书馆书画角,人手一本《本周投稿作品集》各抒己见,在研讨交流中学会认知和思考、提升思维创造能力。高三语文教师孙金贵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得起文艺批评筛选的,才能成为不朽佳作,在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中,我深深体验到‘存在主义’的前提是谦卑,‘求知’的火苗始终在我心头熊熊燃烧。”

  风劲帆满图新志,凝心聚力绘蓝图。未来,二十三中将不断与时俱进地优化美育教育,一以贯之抓落实,不断提炼和总结经验,达成美育特色示范学校创建目标,实现较好辐射成果。聚力打造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美育品牌,让“美”浸润更多孩子的未来。( 王刚刚 聂康)

  来源:水城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