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多年来,平安产险已先后走进江西、云南、贵州等多个省份的中小学,持续探索打造“教学设施+师资培训+标准课程+志愿服务”的乡村儿童关爱模式。2022年,进一步引入音乐、绘画等素质教育公益内容,升级打造“1+N”素质教育公益新模式,即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以系列素质教育课程为支撑,助力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每到周末,在江西赣州市濂江中学就读的周毅(化名)宁愿选择留校,也不愿回家。由于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家,对他来说只是空无一人的屋子。缺少父母陪伴在旁的温暖,周毅变得没有耐性,久而久之,养成了焦虑易怒的脾气,一遇问题就倾向用暴力解决,班上同学都不敢惹他,这又让他感到孤独。

  像周毅这样的故事,并非特殊个例。全国各地有许许多多像周毅这样的“留守”儿童,困在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中。据2022年中国留守儿童数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近九成由(外)祖父母抚养,另有36万儿童无人监护。自卑自闭、暴力倾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亟需专业的心理疏导和爱的关怀。

  从解决物质基础条件,到补充学校师资力量,再到帮助孩子建立成长的自信,每一位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培养。

  ▲儿童心理健康教室

  早在2016年,平安产险就推出了首个关注乡村儿童心理教育公益项目“寸草安心”,并发起“百间心理课室捐建计划”,开展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教学培训,让乡村儿童快乐成长。6年来,平安产险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领域持续深耕,不断迭代升级公益行动,为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变化。

  关爱:让乡村孩子重拾自信

  每年9月新生入学,也是春梅英最忙碌的时候。她是云南怒江福贡县匹河乡小学的一年级班主任。

  小学坐落在怒江边上,藏在大山的深处。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留守的孩子们要独自步行近10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所以往往选择寄宿在校。有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学校,因为想家经常哭闹;更多的孩子缺少父母关爱,一年到头也打不了几次电话,沉默寡言。

  春梅英介绍说,有些学生时常表现得有点“奇怪”,不太爱说话,下课了也只是安安静静坐在位置上发呆;有的却表现得特别调皮,稍微不留神就闯下小麻烦,甚至将老师的劝阻当作耳旁风。她说,“我每天都要跟在他们后面,时刻绷紧神经。”面对孩子们表现出的复杂心理状态,连春梅英也时常感到压力巨大。

  来自江西赣州市濂江中学的谢玲老师,同样面临类似的学生难题。濂江中学虽然位于城区,但很多学生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也处于“留守”状态。“这些孩子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男生情绪管理能力很弱,通常用暴力解决问题;女生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什么都憋在心里,不知道跟谁说;孩子又处于青春期,很看重与家长、老师、伙伴的关系,会产生很多困惑。”谢玲说道。

  无论是春梅英、谢玲老师,还是全国各地偏远乡村地区或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里的老师们,都或多或少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意识到,学校需要更多心理师资方面的投入,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更需要得到适时的心理疏导。

  平安产险通过“寸草安心”公益行动邀请到一批心理专家和助教志愿者来到匹河乡小学,开展了为期7天的留守儿童心理护理种子师资培训。那是春梅英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关于心理素质、个人辅导技术、校园危机干预等方面的课程,也让她萌发了将这些所学运用到对孩子们的教育上的想法。学生们在她的细心疏导下,不仅适应了校园生活,也变得更加积极自信;而她也解开了“心结”,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而周毅同学也在谢玲的引导下,改变了自己暴躁的脾气,还常常帮老师收发作业。

  春梅英说,持续性的心理教育支持,就好比在孩子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更多老师了解到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如何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

  ▲“寸草安心”专项基金成立仪式

  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援建心理健康教室的实践让无数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健康困境。为了让更多留守儿童自信成长,2019年,平安产险与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共同设立了“寸草安心”专项基金项目,聚焦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打造更系统、更多元的可持续公益方式;2021年,在“寸草安心”专项基金资助下,平安产险联合教育及心理领域专家编制了《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制定标准化的培训指导课程,并免费发放至帮扶的乡村学校,让更多乡村教师、父母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掌握正确的心理疏导知识,助力乡村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标准化建设。

  变化:进“新教室”,学“新知识”

  2022年11月,湖南省石门县平安希望小学传来阵阵优美的钢琴旋律,时而安逸绵长,时而像充满灵气的百灵鸟欢快歌唱,时而如波澜壮阔的长江在奔腾咆哮……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孩子们正享受着音乐的美妙。

  ▲平安支教志愿者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中央音乐学院乡村音乐课堂”从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新时代美育教育大繁荣大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立足乡村学生实际能力,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录制的线上课堂、实践、审美有机结合的音乐课,通过学习趣味音乐基础知识、学唱等多方面内容,力求实现乡村小学生基本的识谱、演唱及创作能力,“略通音律”的目标。

  圆梦计划

  音乐这门陶冶情操的课程,不仅能引导孩子们抒发内心的情感,为有心理障碍的人疗愈心灵;还能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塑造美好心灵,丰富内心世界。11月28日,在平安产险特别支持下,由平安集团、中央音乐学院共同发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圆梦计划”落地湖南省石门县平安希望小学,为乡村学校引入乡村音乐录播课,丰富帮扶举措,帮助当地孩子全面发展。

  教育基金会

  平安产险还联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邀请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常晓敏等国内知名心理专家,自11月3日起开展了6场线上心理健康讲座的直播课程,并通过基金会公众号、平安产险视频号、央视频、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同步直播。课程内容以儿童各阶段的心理特征为基点,辐射儿童安全、儿童入学、儿童性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协同教育等方面。

  平安产险希望,通过素质教育课程能够孕育一批呵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种子”,在全国广大乡村地区生根发芽,为更多孩子提供关怀,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爱与光明的心灵世界。

  探索:从心理健康到素质教育

  坚持儿童教育公益探索

  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简陋的校舍、教室随处可见。1994年,在平安集团指导下,平安产险开始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在各地援建希望小学。目前,平安集团已在全国各地援建了超100所希望小学,培养了一片片教育扶贫的沃土,帮助贫困地区的学子启迪心智、开阔视野、改变命运,进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近年来,乡村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提升,但乡村儿童的素质教育问题尚亟需关注和支持。深耕儿童公益多年的平安产险与乡村教师们对此深有感触。

  “单纯物资捐赠的效应是有限的。”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O孙建平谈及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公益时表示。

  多年来,平安产险已先后走进江西、云南、贵州等多个省份的中小学,通过援建心理教室、培养师资力量、完善标准化课程、志愿服务等方式,打造了“教学设施+师资培训+标准课程+志愿服务”的乡村儿童关爱模式。一组数据显示,平安产险已在全国建成心理健康课室85间(含规划中),累计培训乡村教师及支教志愿者超3000人,编制并印刷《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指导手册》1万册,组织的专家直播课观看人次超420万,覆盖学校超1000所,惠及乡村儿童近40万,以实际行动践行儿童心理健康公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今年的公益月,平安产险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音乐、绘画等素质教育公益内容,升级打造“1+N”素质教育公益新模式,即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以系列素质教育课程为支撑,助力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让乡村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自信、自强的“快乐少年”。

  ▲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展

  据了解,2022年,在中国平安集团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平安产险志愿者来到广东、浙江、宁波、辽宁等地开展“快乐少年”支教行动,并整合广东省正和消保中心、宁波出版社等外部资源,为孩子们带来音乐课、财商常识、诗歌朗诵、灾害自救、越剧演唱、特警职业体验等超100节有趣、多样的素质教育课程。

  一间心理教室,一本儿童心理健康手册,一节素质教育课程,“寸草安心”公益行动不断探索,寻找帮助乡村儿童快乐成长的新路径。

  未来,平安产险将持续深耕乡村儿童公益,探索公益模式创新,打破公益边界,牵手公益同路人,共建乡村儿童心理教育体系,全面助力乡村教育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帮助千千万万个像周毅这样的乡村孩子养成优秀的品质、树立远大的志向、找回该有的自信,让爱自发地传递下去。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