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凶险!40岁产妇胎盘早剥合并DIC,远东多学科专家团队成功抢救

凶险!40岁产妇胎盘早剥合并DIC,远东多学科专家团队成功抢救
2024年04月02日 11:53

  在很多人看来,生娃是件简单的事情。相较于以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产妇难产的发生的确在逐渐下降。但即便如此,在整个孕产过程中,产妇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近日,40岁产妇叶女士(化名)突遇胎盘早剥,原本胎儿生命危在旦夕,后经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的通力协作和及时抢救,宝宝最终平安娩出。然而未等医护人员松口气,叶女士又突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出血量多达1300mL!远东产科继续争分夺秒救治,及时止住了大出血,产妇休养5日后顺利出院。

  突发胎盘早剥,远东紧急护航

  3月18日晚上,正值孕32+4周的叶女士急匆匆来到远东产科就诊,自诉当日上午抱着厚被子走了三层楼梯,下午便接连出现下腹胀痛和阴道出血等症状。加上叶女士还有“高龄”“妊糖”等高危因素,触诊腹部有持续的高张宫缩,当班医生立即警惕起来,迅速安排叶女士做胎心监护和B超,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随后的检查结果,让在场医护倒吸一口冷气:胎监出现小变异,胎心频繁减速,说明胎儿存在宫内窘迫,有窒息甚至生命危险;B超显示胎盘增厚,胎盘子面出现液性暗区,高度怀疑是可怕的孕期“刺客”——胎盘早剥!

  要知道,胎儿的成长,完全依靠胎盘与母体之间进行营养和血氧的汲取以及代谢产物的排泄。而胎盘一旦剥离,就像大树被连根拔起,赖以生存的血氧和必需营养得不到补充,胎儿就会出“大问题”,此时需尽快实施剖宫产手术结束妊娠。当班医生马上电话请示苏放明院长,与产妇家属沟通后开启绿色通道准备手术。

  时间争分夺秒,胎儿顺利娩出

  各岗位的医护收到通知后,开始忙而有序:病区医生负责家属沟通、完善病历,护士负责办理入院手续和液体管理,助产士负责胎心音的监测,同时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输血科做好紧急备血取血,新生儿科医护携带转运车提前赶到手术室准备新生儿抢救物件......一切准备就绪,集中“火力”为宝宝打通生命之门。

  很快,叶女士被送至手术室。麻醉后,负责手术主刀的主治医师刘鹃临危不乱,熟练地逐层打开腹腔,切开子宫,以最快速度将胎儿取出。看到小宝宝顺利降生,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一半。

  因胎儿孕周较小,且胎盘完全剥离母面,新生儿存在急性缺氧,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4-5-7分,血气分析提示PH6.969,BE-15,体重仅1900g,新生儿科团队立即接手救治。“术中可见胎盘已完全剥离,胎盘母面暗红色凝血块达到了400mL,若再晚几分钟,胎儿可能就有生命危险了!”刘鹃医师回忆说,“真是把我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产后急遇DIC,产科及时抢救

  胎儿娩出后,产科医护团队仍然丝毫不敢放松,迅速取出胎盘及宫颈内口上方的大量凝血块,产妇的子宫前壁下段及宫底后壁一直呈紫蓝色瘀斑,卒中样改变,整个子宫收缩非常差,血液像小瀑布一样从宫腔内涌出不止,短短数分钟出血量达1300mL。

  凭借丰富的经验,结合叶女士有胎盘早剥的情况和检验指标,刘鹃医师判断产妇可能发生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存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消耗,随后立即采用宫缩剂注射、生理盐水纱垫热敷子宫等方法促进子宫收缩,改善子宫卒中现象;同时进行成份输血纠正贫血,改善凝血功能障碍,用碘仿纱填塞宫腔,牢牢压迫住出血创面......一番快、准、稳的操作过后,产妇子宫终收缩终于好转,及时止住了出血,生命体征也平稳下来,迎来大好的妊娠结局。

  经过一夜救治,叶女士的检验指标逐渐回归正常,取出宫腔内填塞纱布后无活动性出血,转回产科病房,5天后顺利康复出院。

  通过此次抢救,可见危急重症抢救的成功与否,不仅得益于值班医生的“火眼金睛”,及时准确判断急危重症并作出应急处理,也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协作,为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保驾护航”,充分展现了深圳远东妇产医院以苏放明院长为核心的MDT快速反应救治团队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的处理能力和综合救治水平。

  及时留意信号,预防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一般有两种情况:显性的和隐性。显性的胎盘早剥主要症状就是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颜色呈暗红,可能会伴有轻度腹痛,也有些孕妈腹痛不明显。预防胎盘早剥,以下3项最不可忽视:

  按时做好孕期检查

  孕检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重要手段,目前能够检测到胎盘早剥的,是通过超声波检查。孕妈妈孕期一定要按时做好孕检,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早排查,避免胎盘早剥的发生。

  预防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很容易带来胎盘早剥等问题,所以在孕期需要随时观察是否有高血压症状。高龄孕妇、有妊娠期高血压既往史、有胎盘早剥既往史的二胎妈妈都是该类疾病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加警惕。

  孕期要防止意外发生

  孕妈妈在孕晚期一定要格外小心,防止摔倒、碰伤导致腹部受到撞击和挤压。比如上下阶梯时要小心,不要去拥挤场所;坐公交车或者是地铁时也要特别注意,以防出现摔倒等意外情况。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