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整体承压的形势下,我们稳住了业务基本盘,巩固了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太平2021年全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太平董事长王思东表示。年报显示,2021年,中国太平实现总保费收入2625亿港元,同比增长12.4%;股东应占溢利75.14亿港元,同比增长14.7%;总资产13786亿港元,较2020年末增长17.9%。

  银保渠道对新业务价值贡献突出

  在去年寿险行业代理人队伍规模缩减、新单保费承压的背景下,太平人寿的代理人人力和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了正增长。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太平人寿个险代理人人数为38.5万人,同比增长1.0%。对此,太平人寿总经理程永红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过去一年,量质齐举的人力发展思路取得成效。具体而言,一是“抓两头、带中间”。一方面,抓绩优、抓高级主管,通过“太平1929俱乐部”等培养绩优个人;另一方面,抓新人、抓基层主管,强化新人培训,对基本法资源进行整合和下沉。二是加强对代理人的科技赋能,围绕业务员作业流程,从线上工具支持到业务场景重构,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三是强化生态圈支持,加快医康养生态布局,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

  2021年全年,太平人寿达成新业务价值74.4亿元,同比增长0.7%。新业务价值正增长得益于银保渠道的突出表现。年报显示,2021年,太平人寿银保渠道年度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65.3%,连续第二年保持60%以上增速。

  展望今年,程永红表示,虽然挑战很多,但依然对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信心首先来自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其次,目前保单只解决了从‘0’到‘1’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客户从‘1’到‘n’的保障需求。再次,核心客户群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最后,从亚洲其他地区寿险行业经验来看,都经历了队伍脱落、保费增速下降又再提升的过程周期。上述因素都将助推寿险行业发展。”

  程永红透露,今年太平人寿将重点在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加快队伍转型,把好业务人员入口关,加强专业培训培育,加快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业务队伍品质和服务能力,确保和客户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全面优化升级产品和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更加专业、更为丰富的产品,不断提升供给能力。”

  财险方面,2021年,太平财险实现保费收入331.44亿港元,同比增长5.0%。分险种来看,非车险原保费同比增长17.7%,保费占比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
中国太平副总经理朱捷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太平财险非车险发展将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聚焦服务民生保障,积极参与大病保险、职工补充医疗、“惠民保”等业务,拓展个人类非车险业务。

  将采取“哑铃型”投资策略

  年报显示,2021年,中国太平净投资收益由2020年的362.97亿港元增长21.2%至2021年的439.88亿港元,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利得由2020年的105.74亿港元大幅增长至2021年的142.40亿港元。

  2021年,中国太平投资资产的总投资收益达582.27亿港元,同比增幅为24.2%,总投资收益率为5.39%。

  据中国太平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张作学介绍,2021年,中国太平选择在利率高点配置了超长期利率债,控制信用债和非标债规模,严控新增的信用风险;同时,对境内A股保持中性判断,主要依靠战术调整和品种选择。“集团投资策略坚持稳健为主。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境内主要受托机构及时兑现浮盈,降低权益资产占比,控制权益资产回撤,同时把握上半年利率中枢相对高位,加快长久期利率债的配置,较好稳定了净投资收益率;境外受托投资机构增配基本面稳健的高息股,持续增配持有到期债券,波动操作可供出售类债券,继续控制并降低组合的平均久期。”

  谈及今年投资策略,张作学表示,中国太平仍将践行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采用“哑铃型”投资策略。在“哑铃”的一头,继续加强风险较低、具有免税优势的超长期地方政府债,奠定稳定的收益基础。在中间端,提高准入门槛,严防信用沉降,审慎获取信用利差收益。在“哑铃”的另一头,继续配置稳健型权益资产来增厚收益。具体到各大类资产,一是超长期利率债仍是配置的主要标的,将根据市场发行和利率波动情况择机配置;二是适当增加交易类债券配置力度;三是在满足流动性要求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提升收益水平;四是保持合理的权益仓位,依靠战术调整抓阶段性、结构性机会,进行配置选择;五是择优配置稳健型长期股权投资,有力提升净投资收益率。

  “保险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变革期,中国太平也踏上了高质量发展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将坚定价值导向,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强基固本和创新变革,不断开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王思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