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当天上午,记者采访了云南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会长肖雪冰,他说云南的湿地保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进一步宣传云南的湿地保护,助力云南生态保护,预计在今年6月,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将举办首届“寻找最美云南湿地”摄影大赛,届时欢迎市民从不同角度拍摄云南湿地之美。

  2月2日上午8时,在昆明海埂大坝美丽的滇池边上,看着美丽的海鸥与远处的西山美景,肖雪冰说:“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强调修复丧失和退化湿地迫在眉睫,呼吁社会共同参与并采取措施,修复退化湿地。 湿地作为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在其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湿地又是丰富的物种资源宝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可最大化的发挥湿地的资源价值和生态功能。”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肖雪冰说,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成立以来,始终在做湿地保护方面的工作,这十年来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绩,包括对一些前期的调查、规划,为保护湿地做出了一些贡献。接下来,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湿地、走进湿地,我们计划在今年6月份举办首届“寻找最美云南湿地”摄影大赛,具体内容将在举办前进行公布,欢迎市民参与。此外,在今年,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将全面推动滇池流域和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本底大调查,并准备发起环境公益诉讼来助推云南湿地保护与发展。

  肖雪冰介绍,根据2020年湿地资源监测(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云南省湿地总面积61.83万公顷,包括河流湿地24.51万公顷,湖泊湿地12.12万公顷,沼泽湿地4.06万公顷,人工湿地21.14万公顷。云南湿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1.6%,湿地资源稀缺珍贵。云南湿地共记录湿地植物2274种,湿地脊椎动物1006种。云南高原湿地在空间上相互隔离,闭合、半闭合的结构特征有利于物种分化,孕育了中甸叶须鱼、茈碧莲、高寒水韭等众多保护物种和特有种。湿地植物、动物种类和特有种均居全国之首,保育了全国53%的湿地植物和43%的湿地脊椎动物,其中,湿地鸟类种数占全国70%。

  近年来,云南林草部门以重要湿地为重点、以六大水系为主线、以沼泽湿地保护和小微湿地建设为补充,点线面结合、系统治理、整体推进全省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了湿地资源年度监测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出台了《湿地生态监测》地方标准,编制印发了云南湿地生态监测规划,布局全省湿地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出台了《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地方标准和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办法,先后分三批认定了31处省级重要湿地。云南省还实施了一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和湿地保护恢复项目,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面积6.56万亩,修复退化湿地40余万亩。通过保护修复,以水禽(尤其是越冬鸟类)为主的动物栖息地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黑颈鹤、黑鹳、紫水鸡等珍稀水禽种群数量增加明显,新发现了彩鹮、青头潜鸭、白眉田鸡等湿地鸟类。莼菜、野菱、海菜花等重点保护植物和云南特有植物分布范围逐年扩大,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成效明显。10年来,云南省湿地面积增加86.8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21.68个百分点,达到57.77%。

  目前,云南认定国际重要湿地4处,省级重要湿地31处,一般湿地1246处;划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7处,湿地公园19处,湿地保护小区177处,初步形成以重要湿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一般湿地和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分级分类体系。